3)第六十二章:江宁之祸,人心惶惶,大夏京都,暗流涌动_大夏文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策?文章诗词,顾锦年的确不错,老夫也佩服,可国之大事,他一个稚童懂什么?”

  “此事属下也听说过,可属下并不认为,顾锦年能献什么策,民间百姓也有言说,是苏文景看中顾锦年之才华,故而起了收徒之念,写下策略,将功劳赠给顾锦年。”

  “这个说法,属下认可。”

  两人开口,从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他们认可顾锦年的文采,可对于治国这方面,他们并不认可。

  这并不是轻视,而是种种原因,读书好不代表就会治国。

  哪怕是科举状元,刚开始也不过只能入个翰林院罢了。

  原因很简单,在朝堂这个大染缸磨练一二。

  不吃亏,不上当,难以大用。

  这世间上不可否认是有天才的,但计谋这种东西,与阅历有很大关系。

  只是胡庸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随后出声道。

  “无论是顾锦年出策,还是文景先生出策,甚至这只是一场戏,都不可否认一点。”

  “张旸是受人指使,默认米商涨价,两位应当考虑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谁让他们这样做的。”

  说完此话。

  两人顿时沉默。

  大约片刻后,两人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大人,您的意思是说,这是陛下故意为之,想要激起民怨,从而降低影响?”

  徐来忍不住开口。

  而胡庸却摇了摇头道。

  “不是陛下。”

  他直接否认,即便是跟自己心腹谈话,也绝对不会说错一字。

  “文景先生吗?”

  王江好奇出声。

  “也不是文景先生。”

  “谁献策就是谁。”

  胡庸淡淡出声,陛下他不敢多言,苏文景他也不想牵扯。

  既然民间说献策的人是顾锦年,那就当做是顾锦年。

  事情是谁做的无所谓,重点是能带来什么影响,这才是关键。

  听到胡庸如此开口,两人也点了点头,没有去纠结到底是谁的主意。

  “尚书大人,您的意思是说,陛下要拿这批商人开刀了?”

  徐来回到主题,如此询问道。

  “不出意外的话。”

  “应是如此。”

  胡庸点了点头,而后将茶杯放下继续开口。

  “要毁一个人,先让他疯狂。”

  “江宁郡郡守再蠢,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此乱来,否则朝廷秋后算账,他头上的官帽也该落下来了。”

  “江宁郡的一举一动,都是朝廷的意思,顾锦年所献之策,老夫大致也猜出来了。”

  “任商涨价,米价破天,激起民怨,而后铁骑踏过,人头落地,开仓放粮,平息百姓之怒。”

  胡庸淡淡出声,将自己的猜测全部说出来。

  刹那间,两人沉默。

  关于永盛大帝杀商之事,其实他们心里也有点数,就是没想到陛下会用这种方案。

  至于这献策,大家都明白,肯定是陛下做的一场戏罢了。

  让顾锦年出面,苏文景唱配角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