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八十年代的集市_重返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家堡”并不是城堡,而是丰城非常有名的集市,刘啸前世就知道这里,二十年后,“赵家堡”名字还在,不过成了一栋农贸大厦,一楼菜市场,二楼日用百货。

  但那时丰城大型菜市场有数家,“赵家堡”只是其中一个,远没有现在这么火。

  其实所谓的“赵家堡”就是一片开阔的场地,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新中国没有成立时菜农们就自发在这里进行交易,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集市。

  新中国成立,丰城随之建市,“赵家堡”集市也被保留下来,其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农历初一和十五,周边的农民都会赶着马车来到这里买卖。

  二十年前,集市受到冲击,正常买卖变成了违法行为。

  直到十年前,改革开放开始,市场经济又逐渐恢复。

  在华国的八十年代,市场经济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人们觉得这种经济形式来自西方,实际上,华国的民间,特别是农村早就存在市场经济了,这种集市就是典型的事例。

  农民们把自家耕种多余的蔬菜拿到市场贩卖,对方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也可以用对方需要的物品进行兑换,大家各有所需,完全遵循着市场规律,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雏形。

  现在“赵家堡”市场已经逐渐恢复,刘啸隔着老远就听到嘈杂的喧闹声,期间还夹杂着马和驴的嘶鸣声,好不热闹。

  昨天刚下过雨,市场里地面泥泞不堪,不少地方还有大片的积水,可没有人注意这些,什么水坑不水坑,踩的人多了就没坑。

  今天恰好是农历十五,赶集的日子,周边十几里内的农民老早就赶着马车来到赵家堡。

  市场里有一些政府配置的铁制蓝色柜台,来的早的农户就占据一个柜台,不过菜农们的数量远比柜台要多,后来的菜农就自己找位置,马车驴车随便一停就地便吆喝起来。

  刘啸跟着父亲走进菜市场,身旁的菜农们大声的吆喝。

  “甜小葱,甜小葱,蘸酱吃正好了。”

  “西红柿,西红柿,一毛五一斤了!”

  “刚杀的猪血肠了,一块三毛五一斤了。”

  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让这个简陋到极致的露天农贸市场充满了烟火气息。

  刘啸就喜欢人间的烟火气,喜欢人们为了生活努力工作的样子,自己不也是这样的人吗?

  刘向学在菜市场里穿梭,很快来到一辆驴车跟前。

  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汉站在驴车前抽着旱烟,车上放着自家种的蔬菜,还有一个大水桶,水桶里有三条鲤鱼,每一条都有三四斤的样子。

  “老哥儿,鱼怎么卖?”

  刘向学问道。

  “四毛二一斤,三条都买了,就三毛五。”

  对方回答。

  刘向学看了看水桶里的鱼。

  “这一条得有三四斤吧?”

  对方回答:“差不多,这鱼新抓上来还不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