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四章国家立项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研制火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火箭本身,总经理阁下。即使只考虑短期意义,投资火箭技术也绝对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海伦娜回答。“这就好比用一台机车将一大批货物从慕尼黑拉到柏林,柏林需要的是这批货物而不是这台机车,但是如果没有这台机车的集中牵引,这批货物就只能分批运输了,那样效率将会变得很低下。”

  “现在火箭研发项目就好比是这台机车,火箭研发项目所需要用到的各项技术就好比是这批货物。”此时海伦娜已经差不多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开始向小胡子推销起她的火箭计划了:“短期之内,就火箭本身而言,用在军事上或许只有心理战层面意义,但是火箭研发项目却可以促进我国成百上千个技术领域的进步,这些技术领域的进步很多都是可以立竿见影地作用于我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

  见希特勒似乎有些意动,海伦娜赶紧趁热打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大型科研项目可以作为一块人才磁铁。你知道吗?总经理阁下,仅仅为了给这次发射的A-*********,西门子公司就重整了他们原本负责飞机自动驾驶和船舶导航的部门,研发团队的规模一下子扩充到了先前的三倍!新增的研究人员中甚至不乏其他国家的一流人才。”

  “也就是说,推进火箭研发项目不仅能缓解我们国内科研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对全世界的人才形成聚集效应。现在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英国、法国的很多科研机构也都没米下锅了,有的研究员甚至准备去苏联碰碰运气。如果现在我们手头有项目、有经费,就完全可以把这部分闲置的人才吸收过来,总比便宜了苏联人要强吧?”

  虽然对于海伦娜来说,刚回柏林就被请到总经理府回答和火箭相关的问题有些突然,但要求德国以国家力量介入火箭研发领域的提议并不是她的心血来潮,而是此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所得到的答案。海伦娜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在世界范围内,科技研发的主体将在不久的将来面临一次重大切换。

  根据上个位面的历史经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二战之前,很多重要科研项目还是由企业组织甚至由科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但是二战结束以后,各国政府变成了重要科研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即使那些完全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是如此。

  在上个位面中,这一现象的一个比较直观的表现就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基础性创新几乎都是靠国家的力量完成的,比如火箭技术、原子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引发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性创新还是出自个人或者企业之手,比如瓦特的蒸汽机、西门子的大功率发电机、迪塞尔的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