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零九章 叛国否?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概,府兵还不想早早开战;这跟战前预计的一样,各地府兵想着明年春耕后再打仗。

  到明年春耕,前后半年时间,足够北府上下的吏士完成认知、立场的转变,不会再发生思想方面的问题。

  这半年时间里,魏军将不再是府兵的假想敌,汉军才是。

  自己连身边的青州军都无法影响,更别说遥远的南阳。

  刘永自嘲做笑,翻开第三页军情通报,是关羽表拜王甫为豫州牧的通告。

  虽然尚书台、朝廷在江都,可关羽向朝中表奏王甫,事急从权,自然是可以通过的。

  这个很普通的职务通告却让刘永皱眉,此前朝中别说州牧,就是郡国一级的郡守、郡尉,都是有完整程序要走的。

  哪怕司州、夏州、凉州、嘉州这四州的郡、县长官,也有一个正常的拟任程序。

  现在事急从权委任一个州牧……恰好益州目前没有州牧,也没有刺史,由相府长史李邵兼任益州治中从事,行使完整的益州牧职权。

  若是关中那位,也向朝廷表奏一人为益州州牧……并直接派兵护送上任,又会怎样?

  射援、李严的身影浮现在刘永面前,若是表奏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联系益州豪强,笼络益州士人……或许可以直接驱逐相府留守的官吏。

  翻脸有翻脸的好处,不翻脸也有不翻脸的好处。

  刘永收敛思绪,翻看其他军情,再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就问:“可查出庞士衡下落?”

  庞林跑到沛国,在豫州、徐州边界上来劝魏延,劝阻失败,只好答应帮魏延筹措粮秣,讨价还价一番离去。然后就留书一封,挂印辞官扬长而去。

  豫州从上到下的官吏纷纷效仿,即不愿意出面聚集军队去阻击魏延,也不愿意筹措钱粮支援战争……即便有的人想为朝廷分忧解难,也要看豫州士民愿不愿意缴纳钱粮。

  豫州官民厌战,抵触情绪强烈,随着庞林出逃,爆发了某种非暴力不合作的风潮。

  于是整个豫州失去管理,呈现无主状态。

  可魏延只能在边上干瞪眼,他连一个像样的负责人都找不到。

  原本还能找个郡吏、县令长,可随着潜逃风气日益浓烈,谁还敢留着当顶梁柱?

  出逃风气一发不可收拾,就连各地稍稍有点名望的士人也跟着出逃……没办法,他们不逃,新来的郡县长官绝对会向他们摊派粮饷份额,逼着他们去征集家乡的钱粮。

  朝廷如果有点奔头,留在家乡给朝廷出力,也是一个入仕的渠道。

  可堂堂州牧都跑了,正经的郡县长官争相出逃……普通士人,谁还敢出头?

  所以庞林干犯大事,坏了朝廷的大计,必须抓捕回来,立个说法。

  否则这种风气会从豫州向外蔓延,谁都顶不住这股压力。

  自然地,没人敢在张飞这里提及庞林的名字。

  范疆小心翼翼回答这个问题:“庞使君自离萧县后,沿驰道向西而行。军中猜测,庞使君受徐使君庇护,或许已走虎牢关,去了雒阳。”

  萧县在沛国之东,与徐州接壤,也在豫徐驰道上。

  从萧县向西,经过梁国治所睢阳就能抵达陈留,沿着这条驰道继续向西,经过开封后就进入河南尹地界,再走就到荥阳、虎牢关。

  前后也就接近一千里的路程,全程走驰道,哪怕庞林乘车,一日百里,也早早抵达虎牢关。

  刘永思前想后,笑说:“今庞使君叛国而出,治罪与否,还真是令仲父、叔父为难。也不知道朝廷是何说法,静静等候,可有佳音乎?”

  见他讽笑朝廷,范疆就当了个没听到,拱手长拜,识趣赶紧退了出去。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