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二章 寻觅战机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之内,蜀锦的暴利正在消退……本国销售不好,那只好走私卖给敌国。

  反正蜀锦是奢侈品,卖的越多越划算。

  关系益州在整个季汉帝国内部的地位、影响力,也影响关东四州的农用畜力获取,维持走私通道也就成了马良的政务之一。

  至于走私通道带来的军事损失,也是能勉强承受的。

  对此田豫也没什么好说的,他的任务是打仗,不是来研究经济。

  在延津,他可以看到黄河北岸的清水口,即清水汇入黄河的河口。

  这种延伸向河北腹心的河流、水运通道的河口,往往是重要的军事据点。

  曹操攻伐邺城、平定乌桓,就是水运粮秣,减轻后勤运输的压力。特别是平定乌桓一战,开挖白沟渠以运粮,这是最节省运力的军粮运输方案。

  魏军打了一次荆州,之后坐看孙刘蚕食……就是因为叶县到宛城中间没有适合大军运粮的宽阔河渠。

  加上其他方面也有更重要的事情,才一直拖延,直到拖不住时,才让曹仁设立征南军团,准备打关羽,为汉中战场解围。

  可以这么说,汉军可以通过清水口,以水运的方式直趋邺都。

  今后与魏军决战,要么东边从雒阳渡小平津、孟津,直趋河内;要么中部走延津、清水口,白马津、黎阳一线;再要么西线走濮阳津、观津、高唐津、仓亭津。

  与主要道路相连的渡口是决战时,防守方必须要守御的地利所在。

  而几个与河口相互临近的渡口更是重中之重,只要魏军失守,汉军就能以极快的速度直扑邺都。

  汉军打魏军如此,魏军打汉军也是如此。

  田豫特意来延津观察清水口,就是倾向于选取这里作为今后主力的渡河地点。

  汉军进击河北与魏军决战时,就说明雒阳已经光复,延津、清水口上游已经控制在汉军手里……这样魏军不敢在河内、朝歌一带囤积重兵,这有被聚歼的风险,也不利于发挥魏军骑兵方面的优势。

  所以魏军想要野战获胜,在守不住黄河一线时,自然会放汉军主力渡河,然后在开阔地带与汉军进行野外决战。

  不同于地形平阔的下游东线,在西线汉军渡河后,有太行山南端的山脉、黑山山脉为阻隔……有占据地利,修筑堡垒,与魏军相持,比拼国力的机会。

  也只有在上游渡河,才能借助有利地势扎根驻守,转攻为守,与魏军进入相持阶段。

  骑兵优势的魏军……对峙时间越长,魏军后勤方面就越吃亏!

  魏军吞并鲜卑诸部,以胡虏习性,是不耐久战的。

  只要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己方转攻为守在北岸扎下据点,那就相当于用绳子勒住了魏军的脖子,不需要勒的太紧,能让魏军狂躁犯错,或不断虚弱即可。

  关键要转攻为守,没有北府兵参与决战的情况下,汉军缺乏骑兵,发生野外决战是非常吃亏的。

  打赢了也很难扩大战果,反而有可能在追击时,反被骑兵冲溃。

  转攻为守,依靠防御工事,怎么打都不至于吃亏。

  何况,上游有山脉,汉军山地兵可以发挥出效果,有穿插、断后、包围、硬啃魏军主力骑兵的战机。战机很重要,有战机就有一战灭国的可能性。

  不像下游,平阔无垠,汉军无险可依。哪怕决战获胜,魏骑即便战败,汉军也追不上,更不敢放开手脚去追。

  因此,一战灭魏国的战机只能在河内郡。

  也唯有一战灭魏国,朝廷体量、威望全方位提升,才能持续压制北府,争取和平解决争执。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