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一章 单于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中发去公文,希望关中有司官吏能举荐合适的人入朝接受考核,作为册封的备选人物。

  如果因为吴质杀的太狠,可以推举关中金氏家族的子孙出任匈奴右贤王。

  金日磾是匈奴休屠各部的王族后裔,休屠各部被霍去病慑服前,就是匈奴右贤王本部,跟匈奴单于、单于太子左贤王一系有很大的继承争议。

  匈奴有两座祭天金人,一个在单于手里,一个就在右贤王手里。祭祀的重要礼器在手里,可想而知右贤王与单于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从血统上来说,金日磾后裔中选一人继任匈奴右贤王,甚至担任单于,也不算什么离奇、出格的事情。

  反正,比三恪家族要正经的多。

  金氏家族是两汉望姓,三恪家族出身就显得有些低微。

  田信自然反对,有了这封反驳公文:“匈奴本牧于河西,以牧地祁连山为姓氏,其王族乃祁连氏也,因音译有异,国内称之为栾提氏、孪鞮氏、虚连题氏。后为大月氏所败,遁居河套,正值秦灭六国之时。”

  “后匈奴兴盛于河套,遂以诡计灭东胡,又挟东胡国力向西破昭武城,斩月氏王,以其头颅为酒器。月氏遂西迁,又受匈奴别部乌孙追击,狼狈奔逃越过葱岭,攻夺大宛之国。”

  “后匈奴强盛,自东海向西域疆域广阔万里,南北六千里,乃汉初劲敌。”

  “若非其单于欲分右贤王之权,若非天授孝武皇帝卫霍奇才,焉能速败匈奴?”

  汉匈决战时期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挖掘,比如右贤王就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整个匈奴右部是被霍去病打崩的,担心逃回去受到单于王庭清算,才决定投降。

  投降时又后悔,才有了霍去病数十骑驰入匈奴队列,击斩叛乱者,神威震慑,迅速消弭事端。

  匈奴单于约定成俗的继承人是左贤王……单于、左贤王一般是父子、兄弟关系,以继承关系为纽带完成联合,为的就是以王庭、左部的实力压制右部。

  为持续压制右部,放松了对乌孙的管制,又设立专管西域的日逐王、仆僮都尉府,以此斩断右部对西域的控制。

  总之,单于王庭贵族与右部王庭贵族的对立情绪是很严重的,这又牵扯到匈奴壮大之前的继承法。

  “汉匈天命之战,汉虽胜,亦惨胜。此亡国灭种之战,岂能因一时之胜,存养虎之心?”

  “匈奴为汉压制四百年,因吴质而亡。今若复国,析分其民,驱之以战,我深以为此乃大不仁之事。”

  “其贵庶之民久慕汉化,以使用汉家礼仪、服饰、言语、器具为荣耀,改风易俗由来已久,自诩汉家外甥,乃文明之邦国,不同于鲜卑蛮夷。”

  “今在三辅已编户齐民,授汉家籍贯,皆有汉家姓氏,其士民无不欢乐,以做中国之人为荣。”

  “若依田豫之请,析分其民重立匈奴,依我看来,实属唯恐天下不乱。”

  “还请告知田豫,我治下无匈奴一人,皆汉家儿郎。若朝廷非要立匈奴单于、左右贤王,何不在宗室中选立英伟贤达之人?以汉家之贵胄,有何不可?”

  一句话,朝廷铁了心要册立单于之类的,还请随意册立,想册立几个都行。

  反正关中没有匈奴部族,只有编户齐民的关中籍贯百姓,或者是身在军役册的汉僮。

  不仅没有匈奴,也没有什么羌氐、巴人、秦胡,只有立功授予汉籍的新关中人,和汉僮。

  可关羽看这份奏折,只觉得女婿援引汉匈决战的旧事,实属借古喻今,是在警告朝廷。

  后面的话语,更是有一种嘲弄口风。

  隐隐有朝廷册立新单于,关中也有可能册封新单于的意思。

  如果田信不满意,瞎胡闹,册封自己外孙做大汉单于……那就真的无法收拾局面了。

  不然田信好端端的要提匈奴单于册立的戏剧性?

  重要的信息肯定在后面,田信看不上匈奴单于,刻一个单于金印给儿子当玩具,朝廷除了干瞪眼还能做什么?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