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 千鸟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动众,将军需先制定详细计划。否则等到十月、冬月,天冷酷寒,若为柴草迁营,徒增伤亡。”

  随着他抵达江陵宣布诏书,降军隶属已从关羽的前军转移到左军。

  三万多俘虏安置在江陵,实在是太危险。

  江陵储有军粮,能就近供养降军节省虚耗;也有驻军能节省看押降军的军力支出,。

  一旦吴军解放这三万降军,稍稍进行武装,其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降军有纪律约束,迁移时田信要做的就是规划好路线、场地,和后续补给。

  降军也不敢跑,现在天寒地冻跑出去,又手无寸铁,根本活不了几天。

  领兵打仗,很多工作其实就是数学工作,是个统筹、计算工作。

  当日天黑前,田信就拿着迁移计划来找黄权,同时还带来夷兵的功勋赏赐名册,希望黄权能从糜芳那里讨要应该拨发的冬衣料、赏赐布匹。

  黄权翻阅这份计划,颇感惊奇:“善,此举甚妙。”

  这不是简单的人力调动方案,田信提议益州水师运输马超本部至江陵后,将降军军吏尽数装船运往益州。

  益州水师没有什么战斗力,只承担运输任务。

  反正回去船空着,不如把降军中的不稳定因素统统运输到后方,既算是献俘,也交给刘备去感化。

  军吏投降、改编的成本太高,这都是有根有底的人。

  但普通降军就没那么多顾虑,与原来的军吏分隔三千里,降军的顾虑会更少。

  除了原来的军吏知道他们是谁外,谁还能证明他们是他们自己?

  将近两千的军吏,在益州闲置三五年,绝大多数人也会重新娶妻,有新的羁绊,开始新的生活。

  身为曹操中军、外军的军吏,这些人普遍素质优秀。

  三万降军的人力固然宝贵,其实最宝贵、作用最长久的还是这两千军吏。

  等他们在益州生根发芽,会成为新一批北伐积极者。

  黄权细细审视这份计划,有些不理解问:“为何不许于禁、浩周、东里衮等将校入蜀?”

  “护军,此类人功成名就,与敌牵扯过深。”

  田信斟酌语气说:“欲引吴军入彀,还需借于禁之手。”

  土房内没有第三人,黄权起身来回踱步:“汉贼不两立,乃是我等共识。若引吴军背盟,恐有诽议。”

  黄权是益州人,更是荆州人,可他最认同江夏黄氏这个身份,这是父祖荣耀所在,世族身份来源所在。

  吴军连年攻打江夏,后破江夏杀黄祖,多少黄氏族人死在战争中?

  黄盖是吴军元勋将领,攻打江夏时黄盖始终在后方担任民政工作,打完黄祖,黄盖才重新掌握兵权。

  见黄权事到临头开始重申荆州人‘东和孙吴’的底线,田信也知道这个底线意味着什么。

  现在西线有汉中缓冲,中线有襄阳做缓冲,跟孙权讨回江夏三郡的形势已经形成。

  可一旦再次和吴军交战,那荆州就会沦为前线。

  关中混战、中原混战的惨景历历在目,荆州人宁肯暂时屈服于孙权,也不让荆州成为三方拉锯的战场,成为第二个中原、第三个关中。

  现在刘备、法正应该是顶着治下荆州人不满,让马超率军移镇荆州。

  黄权担任左护军,估计就是妥协让步,避免马超求战,故意激化与吴军的矛盾。

  引发战争,对马超来说似乎是一种天生特长。

  可黄权更想振兴江夏黄氏这个招牌,不打回江夏安陆县,他凭什么振兴黄氏?

  再次回到荆州,黄权难道仅仅就是为了劝马超克制?

  田信不信,说:“护军,我闻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为王上虑,为三兴汉室虑,东征伐吴势在必行。季汉天命应在大王,吴军有何面目与汉为盟?”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