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议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卫粮道的报酬。

  今年暂时停止东征,那荆州吏士能克制忍耐;如果明后几年都不能发动战争,荆州吏士如何能满意?

  所以田信的回书,意思表达明确,也是言行合一,是希望荆州军缓一缓。

  可问题就这么摆在面前,关羽能不能驾驭这辆疯狂奔跑的战车?

  不能单纯认为荆州吏士贪功、喜欢战争……而是只有在战争里,许多人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许多人才能取得晋升通道,许多人才能吃饱肚子活的有尊严。

  而且,这辆战车一旦停止,想要重新跑起来,又要需要新的磨合,效率远不如现在。

  可现在时疫爆发,不管是否孙权的手脚,时疫是不管爆发原因的,只要出现,人参与,就会染疫。

  甘述不言语,静静等候。

  关羽的长史王甫就说:“宋公,陈公见识深远乃当世公认之事,非某一家之言。”

  对此关羽抬手抚须不言语便是默认,他此刻胡须虽不见花白,但已不如之前浓黑。

  张辽的死亡,吴懿的战死,吴班的叛逃,接连发生的事情对他有些打击。

  作为一个固执且骄傲的人,任何违反认知常理的事情,都是一种打击。

  王甫又进一步说:“此事上报陛下,陛下亦左右为难。今不若退一步,多做积蓄,即预防明岁旱涝灾害,也为北府积蓄粮秣。”

  原计划只是向东把战线推到豫章,并无灭吴的计划。

  如果灭吴,那益州方面开始北伐时,荆州方面就缺乏足够的军粮供应。

  就汉中、陈仓道的转运条件,益州军北上时还能勉强供应,后期一定要吃荆州方面自武关转运的粮食。

  所以孙权不必害怕,汉军第一目标是光复关陇,恢复版图优势。

  既然无法灭吴,也无灭吴的心思,不若退一步,求稳,集中资源满足第一目标。

  王甫是益州大族出身,益州人真想在朝廷里站稳脚步,只有一条路:恢复关陇。

  到那时,荆州人、关中人中的核心成员会随着朝廷迁移到长安或雒阳,没必要扎堆往益州跑,益州人头顶上的大山就被搬开了。

  随着统一天下的脚步越来越快,出现的官职空缺也就越来越多,就轮到益州人做人上人了。

  虽说头顶还有元从北人、荆州人,关陇人,可肯定能把扬州人、青徐人、河北人压在脚下。

  帝国的金字塔里,益州人能处于中层位置。

  现在益州人对于战争,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兴趣。

  而王甫从兄弟三人,被益州人称之为三龙,王甫堂弟王士履历比较奇怪。

  是一个益州人,却是追随刘备入蜀的益州人,战后论功举为孝廉,如今任职于中军。

  帮刘备打下关陇,是益州人迫切需求,甚至比刘备本人还要着急。

  从公从私来说,王甫做出了一个关羽预料之中的答复。

  关羽又将目光看向同乡小老弟裴俊:“奉先如何看?”

  “公上,为国家计较,臣以为国家所重非系东南,实乃关陇。”

  裴俊也求稳:“臣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又善。应使世子与吴使者交谈,迫其割让江夏、武昌二郡。此二郡,于吴人而言实属鸡肋,不能兼得,亦可不费寸功,割来江夏半郡。”

  “孙权失德,吏民无治,故**频出。故时疫兴起,久难根除。”

  裴俊换一口气,露笑:“我军经营江夏数载,自可厘清阴邪毒瘴疫气,不碍大军东征。否则今后再出征,孙权狗急跳墙,难免会有逆天害民之举。”

  问题又回来了,关平到底缺不缺这笔功勋补足资历?

  不缺,就凭他是宋公嫡长子,更与田信同袍浴血并肩作战过,关平永远都不缺军事威望。

  所以这个选择摆在面前,关羽不需要为私事而为难,可以从公权衡利弊。

  甘述做出判断,随着关羽目光移来,甘述起身回答:“宋公,职下附议。”

  见此回答,关羽微微颔首夸赞说:“本以为承烈会有出奇之语,不想甘为人后。”

  甘述面容平静:“职下投效汉室,所欲乃成汉室大业,而非成自家名望。诸公言之有理,职下又何必饶舌逞能?”

  对此关羽深深认可,连连感叹难得。

  萧规曹随,萧何难得,曹参也难得。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