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三章 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_重生之19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两百米的轮胎式塔吊,即使是在2017,也根本不存在。小包首先考虑的是国外产品,利勃海尔的机械做工扎实一些,国产同类产品,也很不错,一些产品比他们的更胜一筹。徐工1200吨起重机——XCA1200型产品,比德国1200吨产品,少了一条车桥,只有8个车桥,其中有7个是驱动桥。除了全闭式液压系统、智能臂架、新型单缸插销、人机交互系统等新技术外,这款机器的吊装高度也是最高了,可以达到160米。

  能不能吊起1200吨重量,不是小包要考虑的指标,他要到是高度。

  从起重能力上看,德国也有一样大起重能力的起重机;但是中国企业徐工造的这款产品,比德国货“更灵巧”、“更实用”。只是这160米的升限极值还是达不到要求啊!

  目前国内的这类产品水平不高,最大升限不到六十米,一个五十四米的履带式自走塔吊就被吹嘘好久。刘玚、赵世松和李泽阳都在想办法看怎样完成这最上面三十多米的高架预制块吊装,小包满不在乎的说:不要紧,把下半部分搞好,上面用直升机来做。

  这事儿说着容易做着难,光是从德令哈开来这辆大型工程车,就费力极了。三十米长的超宽车辆,把公路占了大半边,上面那张牙舞爪的部件,叫公路上的车流不自主的停下来,行注目礼。宽大的支架底脚下面,铺垫的钢板就有近百吨。这台车辆从到达现场到展开工作状态,小包亲自指导操作,还结合说明书操作手册,一步步讲解车辆的功能技术参数注意事项等等,这个过程就比较长了,整整花了一天时间。

  三一重工的那台两千吨履带吊车,行走太慢,小包留在核电厂根本就没有考虑拿它出来用。

  吊装陆续送过来的圆形预制件,三米高一节的粗大钢筋水泥预制件,堆了一地,上面的接口还带有上下连接插件,必须严丝合缝的对齐,精度要求极高。

  吊车有四个驾驶员,两个人一组,一组负责转动盘转动,吊起预制模块,另一组负责升降和高空对接。地面第一节的安装很顺利,六个粗大的立柱对准预制件上的六个圆孔,一次性下落成功。八个人在内部安装连接舷梯,那是为日后维修检测用的。第二节就有了经验,依旧是吊起来对接榫眼,内部的人员在预置平台上把舷梯用构件连接加固。

  开始还是每两小时一节,后来就加快的速度,达到每天可以吊装六节到八节。工人们想加班,小包不允许,说:咱们是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工人,业务上一定要保持领先。将来扩大安装队伍了,你们就是骨干领导,有可能带着工程队伍出国做工程师的。咱们做事,要严谨一些,灵活一些,你到外国去,一天就把几天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