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四十九章 两京制_江山国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薛万述是借洛阳士子的意思,是让李重九顺势迁都。士子们则是以古为鉴,完全以项羽的事情来警醒。李重九记得当然项羽,拒绝了迁都咸阳的建yì后,对方骂他楚人果然都是沐猴而冠。

  李重九心道如果自己拒绝士子建yì,不也成了项羽一般沐猴而冠吗?这里面的套路实在好深啊,一不小心就栽进去了。

  李重九向薛万述问道:“不迁都是不是不行呢?”

  薛万述当下慷慨陈词道:“陛xià历史主张迁都的帝王,都乃是开拓进取之主,成为一世明君。如秦朝为了进取中原,六次迁都,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推进了鲜卑汉化,这都是很好的先例啊。”

  李重九看了薛万述一眼道:“不要尽说好的,也有不好的例子,比如前朝武皇帝登基后,将京都从西京迁至东都,导zhì失去的关中的关陇集团的控zhì,导zhì大祸,而之后武皇帝长期逗留在江都,几乎拿江都当作京都来用,最后身死江都。”

  薛万述没有料到李重九举出这个例子,顿时无言以对。

  李重九当下认真地道:“由此可见,凡事有弊有利。迁都未必一定好,但不迁都的未必会败。”

  平心而论大赵的情况有点特殊,李重九起家于幽燕,那里的赵国战略要地,每年怀荒,御夷二镇的收入,几乎占据了大赵国库的三分之一,而且自己的府兵多是幽燕赵地的子弟兵,家眷等都在幽京。

  虽说迁都如北魏孝文帝那么彻底。直接将朝臣,士卒。以及他们的家眷都迁至洛阳来,但这其中是一个多么浩大工程。需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

  而且最重要是草原番骑也在塞上,李重九的十万草原大军,不可能跟李重九一并迁至洛阳附近。不说室得奚部是否愿意随李重九入洛阳附近生活,就是肯,洛阳附近也没有那么大的牧场,给室得奚骑兵吃草的。所以室得奚骑兵随李重九入关唯一的后果,就如历史上入关的蒙元,满清骑兵一样,逐渐退化。到了后面完全就废了。

  但是若不随李重九入京,那么这么强大骑兵力量,放在草原上可以吗?李重九一旦迁都洛阳,距离塞外最少几千里开外,消息往返都要两个月,这样要控zhì草原番骑就鞭长莫及了。

  就如同方才李重九与薛万述说的例子,大隋起家靠得就是关陇集团的精英阶层,杨广为了推行自己的运河战略,将京都迁至水运便利的洛阳。导zhì对西京的控zhì力大大下降。最后给同样出身于关陇集团的李渊,抓到了机会,一举攻下西京。后世李唐皇帝,各个都知道洛阳比关中生活更加便利。但是除了武则天外,却没有一人有迁都的打算,原因也正在于吸取的隋朝的教训。

  说实话李重九目前处境。有点像是几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