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一十七章 安民养望_江山国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明年税赋减半,第三年才全额收取。如此政策之下,上谷郡每日都陆续有百姓向各个府县投靠,要求归籍为民。

  见到这一幕,李重九不由感叹,当初王须拔肆掠上谷不过才一年,按照大业七年的统计上谷郡共有户三万八千七百,二十多万口的百姓,到了现在五年内,已是凋零到不足十万,果然是破坏只需一年,但论及建设却要十年之功。

  纵观现在河北中原各地,如窦建德,杜伏威之流的众反王都忙着吞并势力,争夺人口,大肆扩军,以攻城略地劫掠钱粮,让麾下兵马百姓越多越好,力量更强,他们信奉当然人多自然势众。

  论强取豪夺,窦建德,杜伏威当然好手,而李重九的优势却不在于此,比起人多势众,乱世中人心向背也是重要的。若是安定民生,领内百姓富足了,自己声望也就提升上去了,将来四方来投,攻略他人的领地也比较容易消化。与人多势众相较,声望也是势的一部分。

  当然如此发展的弊处也是大大有的,就是声望起势太慢。正所谓发财方能立品,朱重八的义军当年在淮右的时候,军粮不足的时候还是吃人的,之后有了根本,这才讲究起礼义廉耻。而张士诚虽深得民心,最后城破时,全城百姓愿意与他同死,百姓有言,生不谢宝庆杨,死不怨泰州张。最后还败在朱元璋手上。

  李重九要想追赶李渊,李密,自己首先要在中原蓄积声望,培养自己的名声,而在草原上,则不必顾及名声,巧取豪夺,扩大势力,毕竟草原上鲜讲仁义,更推崇强者为王。

  而对于李渊他们,则必须采用合纵连横之道,遏制他们作势的速度。现在李密在自己多番催信,讲述道理下,一直迟迟没有南下攻打东都。只要李密一日没有攻打东都,在关中的隋军就不会东进增援,而关中隋军一日不东进,那么李渊就不敢从晋阳起兵直取关中。这相当于多米诺骨牌,比较历史上,李密已推迟了半年,没有攻打东都,那么李渊也无法从晋阳起兵造反,那么夺取关中的计划,也会比历史上大大推迟。

  但是李密现在没有回信,但这时草原上那帮长老们又开始急催,李重九也不愿意将这关系弄得太僵,于是安排好上谷郡的驻军防务之后,即率军返回草原。

  大业十三年的正月,过完年后,李重九率领草原骑兵踏着积雪,从飞狐县取道灵丘县,返回草原。路途间经过灵丘县时,随路可以看那件衣衫褴褛的百姓们,犹如山间野人一般在雪地里走动,不少人甚至连鞋都没有,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

  而百姓们看到官军,都是纷纷躲了起来,李重九心觉得奇怪,当下命王马汉前去查探,之后得知原来这些灵丘县的百姓,这手刚刚拿到官服发到他们手中的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