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五章 两个问题_重返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传文笑了笑回答:老吴,我把实情告诉你,你可别不相信,这个刘向学今年只有三十二岁,现在在丰城一个区的教委工作,副科级。”

  “什么?三十二岁?副科级?老赵,你没跟我开玩笑?”

  “我跟你开什么玩笑,我说的是实话,一个月前我们见过面,他不仅仅对物价有很深的了解,还对资本很熟悉。

  对了,我给你讲一下他的研究呀!就是关于我们国家这二三十年工业发展与资本关系………。”

  赵传文就把刘向学对国家初期发展的研究简单阐述一下。

  “什么?”

  吴敬荷和黎宁二人越听越是惊讶。

  “这都是他说得?”

  黎宁询问。

  “当然,先不说对不对,光是这种眼界,我是不行,比不了。”

  吴敬荷与黎宁对视一下,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

  特别是吴敬荷,他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从事经济研究,对国家这些年如何发展太熟悉了,虽然在复杂的情况下还做不到完全掌握,但是已经隐隐对那段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脉络,跟刘向学所说竟然不谋而合。

  毛熊国的资本投入带来了国家重工业以及装备产业的飞速崛起,到五十年代末期十年时间已经初具规模,但随着对方资本的撤出,国家想要维持工业的发展就变得极其困难,由此引发农业支援工业以及后面的就业困难,这都是事实。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经济发展规律,如果发生在其他国家,可能出现外资进入的事情,比如引入世界银行的贷款等等,但在当时,毛熊国和漂亮国两大超级大国对华国同时全面封锁,任何外资都无法进来,只能完全靠自己,也就是所说的自力更生。

  这样的结果就是国家发展极其缓慢,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贫苦,吴敬荷这代人感受最真切。

  为什么会这样?其背后的根本性因素其实就是工业化和资本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要想搞工业化,就必须有钱,没有钱,工业化无疑是痴人说梦。

  这个道理不是谁都能发现,身处其中会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即便想要研究也找不对门路,因为大家都资本这个概念很忌讳,不愿意去讨论。

  改革开放后,如吴敬荷这样的经济学家们逐渐有些察觉,做了大量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些结论。

  当然,这些结论没有多少人知道,说给他们也不明白,就如赵传文这些经济学者也没听说过,因为他们得不到一手资料,而且对资本的认知也太少。

  但是现在,一个民间年轻人竟然得出这些结论,这能不让人吃惊吗?

  倒不是说自学不行,自学当然没问题,世面上不缺乏经济类的书籍,但是研究一项课题是有条件的,起码你的掌握一手资料,有些资料是公开的,有些资料则是非公开的。

  吴敬荷之所以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