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三章 潮涌_极品小侯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恩惠乐助,礼尚往来。

  凌罡当时很毒舌总结说:这位殿下若不是天生佛来贤王命,便是比起那位‘八爷’,还要‘厉害’上数倍的人物。

  至于冷面王李煜,却是杨麟这次回来时,凌罡向他分析的第一个首要人物。这位殿下虽是平常即不显山,也不露水,表面上看去平平无奇,但内地里可是不简单的很。

  冷面王平素最好喜游,常年受于皇命的在外四处游积奔波,曾于建德九年和建德十一年时,分别于江都、河阳、海安...等地,接连查获了数起关于私盐、缎税、私矿、海制...等震动朝野的舞弊大案,是位连皇亲国戚都敢得罪的主儿。

  表面上,这位主子静则如水,动则泰山,但实际上,这位钦差殿下查来查去,办得全是跟六贤王有关系的一众硬皮腿子。比如建德十一年,震惊朝野的江都私银冶矿开采重案,冷面王办到末尾的时候,硬是查到了徐国公府的头上。最后斩首重判的一众关系户里,也添上了几位国公府的管事幕僚,以及徐瑞的老舅,江都郡守封采臣。

  至于杨麟他老子――镇南侯杨逸,当时就在冷面王的眼皮底下,由江夏起运了几十船私盐的经过江都、临原、太清等地贩卖下货。而这位冷面王却像瞎子似的,回京述旨的一路上,明明看着一大批私盐船从他面前见过,却连眼皮眨都不眨一下。

  所以,这也是杨麟和凌罡,对这位冷面王稍感兴趣的地方之一了。要知道,建德九年的时候,冷面王和杨逸可以说除了表面礼节外,两人是无丝毫联系的。冷面王不找杨逸得麻烦,至少说明了这位殿下,不是那种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公正严明...的。如果再说白一点的话,这位冷面王绝对不会是属于没脑子的类型。

  提起唐皇李建,可不像凌罡嘴里的那位圣祖皇帝一样,那么有‘福气’的一搞就搞出了二十几位龙子,到了晚年后,更是整日头疼脑胀、驱虎防狼的连自己儿子都要算计来去。

  李建共有八子,前面的老大、老二、老五三位殿下,幼年时就已因水痘去世。而被册封为太子的,则是三皇子李钺。这位三殿下于天朝末年时,就一直在当朝天都里,充当外省藩王地质子存在。后来事逢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唐王起兵讨杨,李华也是好容易九死一生,一路战火连天差点连命都丢了的,千里迢迢跑回到了江南唐王府。

  这位殿下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比如,他的逃亡生涯里,竟一路谈洽了数位藩镇守将拥兵自立,等待唐王进军关中时再行投靠。还有,李钺当年做质子的时候,曾是末代天帝李玉少年时期的伴读郎,无论于琴、棋、书、画、谋、才、治,各方面都是很有一套,待人也算宽厚安抚,唐王对他归来后的那些年里,一直是另眼相看。

  后来天下初定、唐皇登基,李钺便被册封太子,偏居东宫。一直到了建德十一年,也就是现在初春前至的六个月前,这位主子于钱塘江夜夏观潮时,不幸遭逢天变暴雨,竟然被雷霹到了江浪里不知所踪。于是,这个至少表面上,原先还算安和的南唐皇朝,立刻就变得风起云雾的暗地潮涌起来。

  凌罡在前晚和杨麟深谈到了最后,只是摇头晃脑地说目前得局面,经过他这位历史学家的大致分析后,就是这样的。但外里的环境因素,还是偏向于变化莫测。

  毕竟眼前的朝代,不等于他那个世界里的朝代,此时的局势,也不是他那个朝代里的局势。如今四国鼎立,又逢战事突起,这几位殿下若然闹大了的话,那便是把自家江山往外人手里送了。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