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422章 筹谋策划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薄太后身死,并非是可以避免的事。

  ——作为高皇帝刘邦的后嫔,薄太后能活到孙子刘启在三十一岁的年龄登基,已然算是长寿了。

  至于薄昭之死,虽然大半原因是因为自己作死,但也是同样的道理——就算薄昭没有死在文帝一朝,作为刘恒母舅的薄昭,年龄也没有比姐姐薄太后年幼多少。

  归根结底,还是薄氏后继无人,入主椒房殿的薄皇后形单影只,在薄昭死后就只能仰仗薄太后,待薄太后一死,就全然失去了所有助力。

  试想一下:若薄昭被廷尉捉拿,文帝刘恒欲以‘骄诏’的罪名治罪薄昭之时,薄氏外戚能有一个男丁或在朝为官、或在外领兵,朝中大臣们谁敢去枳侯府外唱挽歌?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薄太后驾崩时,薄氏外戚能有个男丁,以‘景帝刘启舅祖’的身份手握权柄,那谁又能将薄氏从后位上扳倒?

  景帝刘启又怎敢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太子、皇帝生涯中,对自己的太子妃、皇后那般冷落,竟使薄氏入宫数十年,却连一个女儿都没生下?

  说到底,无论是文帝刘恒、景帝刘启,还是长安朝堂的文武百官,都在欺负薄氏没人,薄皇后没人撑腰而已。

  若是单从政权安稳的角度来讲,光是薄氏外戚人丁不丰这一项,也足以让景帝刘启出于‘若薄氏子立,则储君无母族助力’的考虑,做出废黜薄皇后的决定。

  ——若是薄氏能为储君提供足够的助力,那景帝刘启大可把其他的儿子,如小猪刘彘之类的,过继一个给薄皇后。

  再怎么样,也总比废后所带来的政局动荡要来的合算。

  要说薄氏外戚是绝对反面例子的话,那汉室开国时期的那家外戚,就是绝对意义上的正面例子了。

  ——吕氏一族!

  在朝堂、军队,乃至于宫中,吕氏外戚的基本盘,与文帝薄氏外戚几乎一般无二。

  同样是东宫有太后坐镇,储君有本族太子妃,军中有良将一二人。

  但就是在这种近乎同样的情况下,吕氏外戚和薄氏外戚的‘作为’,却呈现出了两个极端!

  文帝刘恒登基的位,薄太后做了什么?

  不过是在身后出谋划策,不时提点而已。

  但为了将儿子刘盈扶上皇位,吕后却是做到了封建时代,一个太后所能做到的所有事情!

  在儿子成为皇帝之后,薄太后整日在东宫诵经修炼,硬是让文帝刘恒独自面对陈平、周勃等‘德高望重’的开过老臣。

  而吕后在儿子成为皇帝之后,却是在朝中大展身手,直接一手临朝称制,硬是让汉室社稷第一次政权交接,没有掀起一毫的水花!

  在儿子英年早逝之后,吕后又扶着两个孙子坐上皇位,安安稳稳撑了汉室江山足足八年!

  从这几点来说,高皇帝刘邦以吕雉为后,以薄氏为姬,是有道理的。

  就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