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27章 新的难题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式——以‘钧’为计量容器,盛满四个‘钧’所用到的米,也是一石。

  这种称量方法,就会导致不同的东西,由于‘密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称量结果。

  在后世,人们普遍认为:一石约等于三十一千克左右;但这个等额换算,几乎只针对‘粟米’这个被称量物。

  如果是一石其他农作物,都会因为粮粒的大小,而出现一定的误差:粮粒小于粟米的,一石便大于三十一千克,大于粟米,则小于三十一千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后世,一千克钢铁和一千克棉花,其重量是一致的。

  但若是按汉时的计量方式算,那一石钢铁和一石棉花,所得出的重量绝对不可能相等!

  一石棉花,无论是将棉花再怎么压进容器内,都不可能达到三十一千克。

  而一石钢、铁等金属,也绝对不可能只有三十一千克。

  而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便是一个为后世人所熟知,此时却并没有人意识到,或者说即便意识到了,也无法解释的概念:密度。

  在后世,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水的密度等于一,其他东西,如金属、石头等高密度物体的密度大于一。

  甚至有翡翠这种密度大于三,铁这种密度大于七,乃至于黄金这种密度大于十九的超高密度物质。

  而造成不同密度的物体,在同一体积的情况下,具有不同重量的原因,就是因为该物体的内部,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

  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密度越大,同一重量下的体积就会越小;反之,则越大。

  这就造成如铁-金这两种金属,即便是在同一个体积,黄金的重量也会达到铁的将近三倍。

  ‘分子之间的距离’,显然是此时的人们还无法理解,也无法看到的,但具体到粟米和面粉之间,二者的‘密度’就具象多了。

  同样是一石的体积,但每一粒粟米之间,都有肉眼可见的空隙;而面粉之间的空隙,已经小到了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单独一粒粟米和麦粒的密度差不多,但在‘石’这种容量单位换算下,一石粟米的重量,很可能只对应半石面粉。

  换句话说:一石粟米的重量,大概在一百二十汉斤左右;而一石面粉的重量,很可能会达到二百四十甚至二百五十汉斤!

  至于刘弘为什么要纠结这个问题,那自然是为了给即将问世的面粉,制定一个合理得价格了。

  根据刘弘的预案,少府收购宿麦的价格与粟米一致,为七十五钱一石。

  但少府花七十五钱买进的一石冬小麦,在经过去壳、舂挑、研磨成粉等工序之后,很可能只剩下半石。

  而少府把加工出来的麦粉再往外出售时,用到的单位却依旧是‘石’。

  这就意味着,哪怕不考虑任何成本,只以‘不亏’为目的,一石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