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二章亲自招魂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通眼圈红红的:“臣辜负陛下错爱!”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以后好好做!”

  李通擦擦眼泪:“臣还有一事,就是牺牲的将士遗骸安置流程。”

  朱慈烺奇怪的看着他:“此事不是已有章程?何必再问?”

  李通拱手:“参谋部觉得,这次战死人员太多,运回安葬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想请陛下允许,在北疆城建立陵园,立碑撰文。

  陛下您说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所以参谋部想请此旨意,把他们埋在北疆祭祀。”

  “不准!”

  李通呆愣的看着朱慈烺,他没有想到原本说一声就行的事情,皇上竟然拒绝,还拒绝的那么干脆。

  朱慈烺眼中透着悲伤:“知道朕为什么一听说有人污蔑赵安东是扫把星就立刻纠正么?

  因为那不仅是否定了赵安东的功劳,更是否定了六千多位将士的牺牲,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容易不容玷污!”

  朱慈烺站起来:“朕为什么要制定安葬条例?”

  李通弓着身,他知道这个时候不需要他回到,陛下自然会讲出来。

  朱慈烺一只手背在背后,站的笔直:“第一,军人为大明战死,我们应当捍卫其荣誉,别人为了你命都不要了,你该怎么报答?

  第二,激励生者,庄重的安葬仪式,即使对死者的尊重悼念,也是对生者的承诺,如果他们为大明死战,那么一样会获得这样的尊重。

  整个仪式的过程中,路过的每一个地方,百姓也都会受到感染,懂得军人的荣誉和牺牲。

  第三,魂归故里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不只是入土为安就行,回乡安葬,既方便亲人祭祀,他们的功绩必须让亲人和乡里知道传唱。

  想一想,如果你战死了,被安置在遥远的北疆,亲人想上坟头烧一炷香,都要跨越千山万水,一生之能去几次?

  这是对生者最大的不尊重,必须把遗体送回,如果遗体不方便携带,可以把骨灰和遗物装在棺材里送回。”

  李通弯腰成九十度:“是!”

  朱慈烺想了想:“要严格按照安葬条例,棺木不许堆叠,不许拥挤,运载棺木的车船不许有与仪式相冲突的装饰和行为!”

  李通想了想:“如果这样,那需要十二条船才能运回,而且会耽误北疆战利品运输。”

  朱慈烺瞪了他一眼:“耽误就耽误了!什么事情也没有运回遗体重要!”

  李通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那北疆立碑还需要么?”

  “自然需要,不仅要立碑,还要刻上每一个战死的士兵的名字,立在城市的最中央,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人是为了他们战死!”

  李通翻看了一下自己手里的记事本:“还有,就是龙旗不够了,内廷只准备了两千面龙旗……”

  朱慈烺看了一眼贵喜,贵喜连忙躬身:“已经安排绣娘日夜赶工,并且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