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章香河马神庙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港口没有想象中繁华,在建设方面确实没有偷工减料,简单的看了一遍之后,朱慈烺继续出发。

  这一日朱慈烺来到香河城东的马神庙,朱慈烺突然想起大明马政,所以决定留下,好好的看看自己小改的大明马政到底还有没有效果,大明的马政还有没有挽救的可能。

  在朱慈烺看来,大明马政主要的问题一个是每年要求马户上缴一匹马驹,这个有违马匹的生理特点,几乎达到了马匹生理生产的极限。

  要是交不上赔钱,加上后期马政的荒废,很多种马都被官府倒卖,这些马户手里根本无马可养。

  他们大多变成圈占牧场的地主豪强家的佃户,除了承担地租之外,还要承担草料钱。

  当然福利也是有的,那就是免田税或者徭役,每匹马草料钱每年二两,即使没有马也要交。

  所以这已经成为一种税收,不再是为养马服务。

  去年搞马球赛的时候,朱慈烺曾经专门了解过马政这一块。

  令他最惊讶的是,明明没有马了,每年马政还能收回来四十多万两银子的税收,太仆寺的收入竟然成为了大明税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翻阅资料才知道,太仆寺的收入主要来源有三个,一个是现在还在养马的马户上缴的抵马驹的银子,第二就是这些没有马的马户的草料钱,第三就是那些圈占了大明马场土地的地主豪强的税收。

  没错,这些人占地是被朝廷默许的,而大明朝廷也不是食古不化,不懂变通,见马政荒废了,干脆直接把地租了。

  制度是在不断的修正,特别是正德年间的刘六刘七响马盗乱之后,大明马政进行了一定的宽松。

  原本一年一匹马驹的制度改为两年一匹,缓解了百姓的压力。

  那些不适合养马的地方马匹被收回,马户不在养马每年只需要五户合计交二两的草料钱即可。

  以至于到了朱慈烺翻看太朴实档案的时候,每年太朴实能获得的马匹数量已经少于五千匹,不要说够用了,就是补充损耗都不够!

  朱慈烺对于马政的改革主要是三点:

  第一是进一步降低百姓的负担,把按年数定期缴纳改为:每下发的一批种马需要在二年内上缴五匹一岁幼马。

  之后该马归马户自己,任其处置。过程中官府除了提供配种外,不再提供任何补贴。多生的可以自己处置,不够的需要赔偿。

  马匹一般能活三十到三十五年,正常每三年两只幼崽是正常产量,也就是说二十年的时间马户正常可以繁育出十三匹小马。

  朱慈烺只要五匹,也就是说养马二十年能获得八匹马的收益。之后更是还有十年可以自由支配。

  一只马能给马户带来持续的收益。

  除了马之外,朝廷的官牛也是这么办的,看着百姓像是吃亏了,但是实际上这种借鸡生蛋的机会并不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