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8章这怎么可能_最强分解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降雨催化剂成分很简单啊。

  一般就是干冰和碘化银作为主要催化成分啊。

  催化剂里有叶栖微生物,难不成这催化剂的主人是将叶栖微生物作为催雨主要成分!?”

  化学教授不是很在意,笑着开了句玩笑,然后忙着收拾实验桌上的残局。

  孙教授面色一怔,迟疑说:“不好说,我不敢确定这到底是不是叶栖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我看看……”化学教授闻言,有点感兴趣了。

  孙教授让开位置。

  化学教授低头仔细透过显微镜观察。

  良久,化学教授才抬头很肯定的说:“不可能,这绝对不是叶栖微生物。

  叶栖微生物确实有催生冰种的作用,可那是在5000米的云层上的气温,湿度等等苛刻条件下才能形成冰种,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怎么可能在水里繁殖这么快。”

  孙教授皱眉思索,想到周良人对于微生物出神入化的运用,顿时突然灵光一闪,反驳道:“不,这极有可能是叶栖微生物,只不过是经过人为干预后变种的叶栖微生物,专门用于人工降雨。”

  化学教授鄙夷的说:“呵呵,变种?

  你觉得可能吗,叶栖微生物的运用到如今都还只是一个概念。

  世界上尖端的生物实验室都还没进行研究呢,怎么可能有人已经将其运用在人工降雨层面,这至少领先世界技术50年,不可能有人做到。”

  孙教授据理力争:“可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了啊,叶栖微生物繁殖的如此之快。

  如果将其放入5000米的的云层中,变种的叶栖微生物完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强降雨,比碘化银和干冰催雨的手段要强上无数倍啊。”

  化学教授冷笑说:”孙教授你是研究标本研究傻了吗,这个标本一看就有问题,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叶栖微生物。

  自然界那么大,未发现的微生物那么多,微生物的种类繁多,相似的太多了,顶多顶多这个新发现的微生物也就跟叶栖微生物特征相似而已,最大的区别就是两者生存习性大不相同。

  一个在水中生存形成冰种,一个在高空云层生存形成冰种。

  这简直就是两个微生物种类,如何能混为一谈,用于微生物降雨更是无稽之谈了。”

  孙教授一时无言以对,因为化学教授叫说的确实有道理,自然界数百万中微生物,这还是知道的。

  不知道的有多少?

  一千万?

  还是一个亿?

  每年都有新的微生物被发现,相似之处很多,不能说能催生冰晶的微生物,就肯定是叶栖微生物,这不科学,也很不严谨。

  “故弄玄虚,投机取巧。”

  化学教授很不屑的说:“托你检测的人是不是傻?

  找个跟叶栖微生物相似的新微生物就想冒充新的降雨催化手段!?

  你要是给对方一个权威的检测报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