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装甲先锋_请叫我威廉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路上,坦克、装甲战斗车、装甲运兵车、满载士兵的卡车、满载物资的卡车、油罐车、修理车一辆接着一辆。形成一条绵延不绝的钢铁洪流。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德意志帝国装甲集群第一装甲军,绰号“索尔军团”。索尔是北欧神话中的雷神,这支装甲部队也被寄予了像雷神一样前进和战斗的期望。

  年轻队伍有着同样年轻地指挥官,海因茨·冯·古德里安,帝国装甲兵少将,最年轻地蓝色马克斯勋章获得者。

  为了这次《闪电计划》,德国陆军统帅部调动了全国近百分之八十的现役部队,作为陆军先锋,帝国的装甲集群自然是当仁不让地箭头。

  战争结束后。德国陆军不仅进行了规模上的缩减,结构上同样作了不小的改动。作为陆军的顶梁柱,第1-8集团军的番号被保留下来,军队缩减后每个集团军平时保持8-10万人的编制,战时纳入预备兵之后将扩充到20-25万人。

  标准编制下,每个集团军下属2个军,战时将扩编至4个军。此外,每个集团军还拥有一个直属航空队,通常有侦察/校射机24架、战斗机12架、攻击机12架、轰炸机24架。战时这一数字还将因为空军部和陆军航,空部的支持而增加。例如这次入侵奥匈帝国的闪电行动共有6个普通集团军、1个皇帝禁卫军和一部分边防军参与,这些部队分为上集群和下集群,上集群在冯·马肯森上将的指挥下进入波希米亚,这部分部队包括第6、第7集团军和装甲第3军,总共拥有150余架各式飞机,指挥部设在开姆尼茨;下集群在豪森上将的指挥下进入奥地利,这部分部队包括第1、2、4、5集团军和第1、第2装甲军,空军部和陆军航空部为这个庞大地集群提供了超过700架各式飞机,其中就有82架j1新式全金属攻击机。

  按照入侵奥匈帝国的闪电计划,第一天德国机群的任务是空投传单和压制奥匈帝国的战机,下达给飞行员的命令是只有在遭到对方攻击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器。在这一天里,驻扎在波希米亚的36架奥匈帝国战机无一起飞,驻扎在上奥地利的近80架战机虽有起飞,但无一向德机开火,因此两国空中力量在第一天均为出现伤亡,仅有一架奥匈飞机在降落时因为机械故障坠毁。

  出现这种奇特的状况,不仅仅是因为德军地入侵突然,更是因为奥匈帝国政府和军队在奥皇去世后失去了主心骨所致,庞大的奥匈帝国陆军反应迟缓,拥有200余架飞机的奥匈帝国航空部队战机数量不少,但主要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天空3”、“天空4”一类老机型,与现役的德国战机相比,这些奥匈飞机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若不是德国的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