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 无耻的旗帜_请叫我威廉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海军还是世界第一,各大洋都有他们的战舰横行。从一周前开始,圣乔治旗和太阳旗一同出现在胶州湾外海,并将整个港湾封锁起来。德国远东舰队主力——6艘巡洋舰则早在英日合围青岛前就悄然驶离大港,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摆脱掉日、英、法、俄等国数十艘军舰的围追堵截,分别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攻袭作战,现在留在青岛港内的仅有几艘小型驱逐舰和老式奥地利巡洋舰“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

  战火也终于烧到了这个美丽的港湾。日本于8月23日对德宣战后,即以海军第1舰队警戒黄海及东海北部海域,第2舰队于27日封锁胶州湾,夺得制海权。

  欧战爆发之后,德国胶澳总督瓦尔得克一面驱使数万中国人为其修筑临时炮台、挖掘壕沟工事、运送物资,积极备战;一面紧急召集在中国的预备役人员到青岛参战,并将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驻守的德国军队调往青岛。开战时,德军在青岛拥有各种舰艇17艘、飞机9架、各种火炮211门、机枪347挺,包括5千多名非洲士兵组成的德国外籍军团和数百名奥地利士兵,总兵力达到1万4千人,海军和岸防部队由瓦尔得克亲自指挥,陆军部队则交由外籍军团指挥官阿伦斯少校统一指挥。

  德军在青岛一共修筑了码头4座、堡垒6座、炮台22座,实现了要塞化。在日军进攻之前,他们在港口布设了机械水雷,岸上设有电网。

  在青岛对海防御上,在台西、团岛、汇泉角、太平角均筑有炮台,并派舰艇在胶州湾内巡逻。此外,还向浮山、孤山、鳌山卫、金口、高密等地派出警戒分队。

  在青岛陆地防御上,主要由两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由步兵陆地防御堡垒群构成。在沿海泊河西岸南起小湛山,北抵海泊河口大型步兵堡垒群包括小湛山、小湛山北、中央、台东镇、台东镇北、海岸6座堡垒。

  第二道防线由贮水山经万年山至太平山,由战前临时修筑的堡垒和野战防御工事构成。

  堡垒一般由1个大型掩蔽部和1~2个小掩蔽部组成,用以贮存弹药、给养和住兵等。堡垒线绝大部分沿海泊河河道向北延伸,堡垒距河道百米左右,在河床与堡垒之间开挖一条深约5米、宽约6米的壕沟,沟底布满通电的铁丝网,一直连接南北海滨。在壕沟西侧,沿沟修筑了一长串步兵掩体,在这些小堡垒中配置了轻型火炮、机枪、步枪等武器,构成了长达6公里的坚固防线。

  青岛的防御,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堪比当年的旅顺要塞,然而,这里远离欧洲,远离德、奥本土,士兵们并不能像当年俄军那样期盼大批援军到来,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