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七谈判3_新鸦片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攻出现在他们视野的英军。

  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在国王拥护者地领导下,拿着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在多地数不清的起义军中,一支使用卫士2型火枪的部队成为了起义军的中坚力量。在这支力量的主导下起义军英勇作战,势不可当,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

  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

  战至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地全部据点,后又击毙英国公使麦克诺顿。英军被迫同意从喀布尔撤军。

  英军残部及随行人员和家属万人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这支万人的队伍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跑回贾拉拉巴德,报告了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

  此后,抗英武装又包围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收复了加兹尼。英傀儡政权彻底垮台,沙.舒被送上了绞刑台。

  这则重大的消息,在1841年春季终于传到了义律的耳中。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小小的阿富汗居然吞没了近两万英军的生命,这些英勇的英国小伙子没有死在正规阿富汗军队地手中,居然死在阿富汗民众地手中。

  义律拿着一页薄薄的信纸,却感到石头一般沉重,他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次和中国人地谈判恐怕要结束了。

  从英缅战争,英阿(阿富汗)战争以及尼泊尔事实上的长期独立(一直未能被英国殖民者吞并),我们都不难看出英国人事实上并不如想像的那般强大。英缅战争英军阵亡15ooo余人,伤4oooo余人。这些事实都说明了被侵略者要有抵抗的勇气。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的说一句天佑勇者。

  中国毕竟是一个4亿亿人口,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刘寄代替道光以后,只要能团结大部分中国人,再加上抵抗西方列强的决心,即使他不进行这么多的改革,鸦片战争照样有打赢的可能,只是付出的代价更大一些。幸运的是,作为一个有现代意识的皇帝,他不可能不进行这些改革。再加上刘寄对帝国殖民主义欺软怕恶的本质看的更清楚一些,所以鸦片战争的胜利既有极大的偶然性,也有一种暗藏的必然性在里面。

  这场战争终于在1841年3月26日结束,中英双方在马尼拉签订了马尼拉和约。双方都没有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一方,但是作为挑起战争英国,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结果。整个战争英军伤亡上万人,损失16条战舰。中队的伤亡更大一些,不过伤亡的人数中主要是绿营兵。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八旗兵一触即溃,新式军队比英军的战斗力只高不低,所以八旗和新军的战斗结果虽然不同,可两者伤亡都不大,只有绿营军队因为作战勇敢一些,加上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的落后,所以伤亡最惨重。

  历时两年的战争中,中国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新加坡的治权。

  另外马尼拉条约规定,中英两国承诺相互开放十座通商口岸,中国额外开放新加坡港口。英国承认鸦片贸易为非法贸易,承诺取缔境内的鸦片种植和鸦片贸易。中国新开放的口岸除了原有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以外,新开放香港、登洲(烟台)、青岛(当时是一座卫城)、天津、旅顺。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