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卷开皇盛世第三十四章三年之约_逆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下,只是多数却是毫无才能之辈。这样的官员,只能锦上添花,根本就不能作为倚靠,杨勇自然是懒得答理。

  杨约得到宣华夫人地吩咐,却并没有马上派人到东宫联系,依他之意,必定要拖延数日,以显得办事的难度,才显是他对宣华夫人忠心,还可以再在宣华夫人耳边嘀咕几句,东宫故意调难他派出的人,他费尽心力才勉强让东宫同意。

  只是这番心思杨约却是白费了,第二天,他就接得报告,乐昌公主携夫婿求见,杨约大为懊恼,只得引乐昌公主,徐德言两人入宫,不过,他对昨天及时将乐昌公主的情况报告上去庆幸不已,否则就失去一个与宣华夫人拉近关系的机会。

  不说乐昌公主姐妹见面有什么情景,数天后,乐昌公主留在了仁寿宫,只有徐德言单独一人回来,向杨勇禀报。

  “什么,你想去边关?”杨勇对徐德言的提议大为惊诧,没想到这个徐德言去了一场仁寿宫,回来就向他提出想去边关。

  “是,微臣受太子厚恩,无予报答,听说边关地高句丽人,吐番人近年蠢蠢于动,正是用武之地,微臣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只是抄抄写写不在话下,边关文书,计室溃泛,正需人要有人填补,若能到边关略尽绵薄之力,也算能报答太子的大恩。”徐德言平静的道。

  大隋兵精将广,只是读书人却少,许多将领尚且目无识丁,正因为如此,大

  天下后,大力提倡教育,在各郡都兴办了官学,取得步,只是终究时间太短,学成之人太少,何况边关艰苦,即使每年有人学成,官员尚且不足,又有谁愿意到边关,除非是发配,否则根本没有读书人愿意主动提出到边关去。

  徐德言才思敏捷,到了边关,又何止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只是杨勇却看不清徐德言的用意,一时之间也不好冒然答应。

  其实徐德意提出去边关是夫妻商量的结果,乐昌公主与宣华夫人见面后,宣华夫人大为惊喜,姐妹两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自然不会轻易放乐昌公主回去,而徐德言是男子,即使是在仁寿宫外围也不可久留,徐德言不想打扰妻子与妹妹地别后之情,只能独自回京。只是他实在怕了回京之后没完没了的应酬,与妻子相商,干脆离京一段时间。

  乐昌公主想起丈夫每日醉惺惺的回家,也点头同意,只是夫妻两人受太子大恩却不能不报,若是就这么离去就是太子同意,他们夫妻也会愧疚不安,徐德言提出干脆到边关三年,三年之后,报答完太子大恩,他回京就向太子辞官,从此夫妻两人归隐田园,有空时再与宣华夫人见面,也胜似现在这样地京城生活。

  乐昌公主虽然舍不得丈夫到边关受苦,只是想起三年之后二人就可以过随心所欲的逍遥生活,乐昌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