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卷天子家事第六章豁然开朗_逆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是偷懒,那怎么对得起皇上,对得起朝庭。

  当然,监造处定下严格的工程进度也是一个原因,宇文恺,李纲等人按杨勇地提议,将庞大的仁寿宫工程层层分解下去,落实到一个个小队上,若是没有按时完成,不但要扣工钱,如果严重拖累进度的小队还要直接开除,扣工钱事小,若是被开除出去,那自己脸往哪里放,因此对于自己同队的工友,自然会互相监督,就是想偷懒也不行,这种情况下,手拿鞭子的监工便成了多余。

  仁寿宫占地广阔,一行人连走边谈,李纲已经向杨勇汇报完这半月以来的进度,一切按计划进行,到了十月,这座花费二千万贯以上巨资的仁寿宫就要完成了。

  杨勇不由砸了砸舌头,二千万贯,若是放在后世,恐怕也相当于数百亿级别的工程,修建宫殿果然是一件花费巨大地事,若不是纺织产业这些年大发展带给朝庭地收益,恐怕大隋也不能在二年之内拿出这笔庞大的费用,去年户部单单从各个织厂直接收取的税收就有数百万贯之多,加上其他间接地税款,估计朝庭单从纺织这一项的收益每年至少在五百万贯之上,已经仅次于田赋。

  不过想想后世明清两朝,单单从盐政一项的收入就能达到千万两银子的级别,盐虽然人人都需要吃,衣物也是人人需要穿,朝庭在纺织一项上的收入还大有发展前途,恐怕不出十年就要超过田赋的收入。

  正因为其中巨大的利益,所以日后如何改变,都不可能使纺织业重新倒退到单个家庭生产的水平,等于打破了中国长时间保持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大隋的纺织水平现在至少接近明中后期水平,一个小小的织机,杨勇等于生生将中国的纺织技术提前一千年,日后如何发展,杨勇也不能预料了。

  若是没有这项收入,大隋虽然富裕,绝不可能拿出这笔修建仁寿宫的巨款,只是若不是杨勇建议付给民夫工钱,修建仁寿宫的花费只怕要减少四分之三,毕竟一切材料都是从深山中直接采取,除了粮食,朝庭大部分的支出都能省下来,仁寿宫照样能修建,只是苦的是参予建设的民夫。

  “李爱卿,既然仁寿宫三月后就可以完工,不知钱粮还足否?”

  “殿下放心,修建仁寿宫所拨付的钱粮足足有余。”李纲答道。

  “哦,能余下多少?”杨勇和吕沐霖等人眼睛都一亮,钱无关紧要,京城现在缺的是粮,粮食是越多越好。

  李纲默算了一下,从一名手下接过盘算,就这么悬空拨弄起来:“殿下,现在钱还剩下三百六

  左右,每月需支付工钱近三十五万贯。其他各种材花费总计不会超过二十万贯,加上民夫们的伙食费,各类杂费又需要七八万贯一月,这样三月合起来,工钱为一百一十五万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