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卷以隋代周第六十一章亲赴前线_逆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议?”

  “父亲大人,虽然李长史密报梁士彦、宇文、崔弘度三位总管有接受过尉迟迥的黄金。不过,他们并没有倒向尉迟迥,说明只是持观望的态度,这种观望不到我方彻底露出败势,暂时可以不虑他们反戈一击。”

  说白了,这三人就是墙头草,虽然接受了杨坚的调遣,又接受了尉迟迥的黄金,只是想看哪边占优势再倒向哪边,尉迟迥的黄金能换得他们延迟不攻。但在尉迟迥没有显示出必胜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投靠他,毕竟朝庭占据大义地名份,尉迟迥虽然重立天子,还是名不正言不顺。这种行为,后世不知有多少例子,杨勇自然看得清楚。

  “唔,吾儿所说有理,公辅。你怎么看。”

  “回丞相,世子所说正是。只是三人裹足不前,我东线力量则大为减弱,也会使其余将士持观望态度,若长此下去,我军失败是早晚之事,臣以为,眼下当派一名监军亲临前线,不仅可以督战,也可察奸,到时有异心之人也会自行收敛。说到异心,那也是生于观望。观望之人多了,这才会出现心怀异志的人。观望情形一旦消除,心怀异志的人自然消失。”

  “好,你们谁可为监军。”杨坚说完,目光转向了郑译和刘昉两人,这监军的人选必须是丞相府亲信,有进无退之人,在场的四人都很符合,只是李德林和高颎两人杨坚一向视为左右手,不想放他们离开,自然是属意郑译或刘昉两人中的一人,这两人虽然于治国,打仗不行,可是能在权力当中打滚,最善察颜观色,正好将前线有异心之人镇住。

  见杨坚的目光望向自己,两人都打了一个寒颤,他们都是胆小怕事之人,要不然宣帝死时,也不会一心依附杨坚,此时要他们上战场,那就等于让他们去死无异。

  郑译抢先道:“丞相,下官老母在堂,实在难予分身。”

  见郑译抬出老母,刘昉急了:“丞相,下官从未担任过兵事,到了前线,恐将士不服,反生变乱,否则,下官定能主动请缨。”

  见两人如此推脱,杨坚心中大为不喜,不过,这两人为自己辅政出过大力,倒也不好强迫,顿时眉头紧皱,高颎心中一动,自付在丞相府事事都让李德林争先,不如到前线走上一场。

  正当高颎想主动请缨时,杨勇抢先开口:“父亲大人,孩儿愿走上一场。”

  “你?”杨坚望向自己的长子,如果长子再大上几岁,以他的身份简直是最佳人选,只是此事太过重大,杨坚不免担心儿子太年轻,处事容易冲动,如果到前线胡乱指挥一番就遭了。

  杨勇见父亲犹豫,连忙道

  亲放心,孩儿到了前线必定不会乱动,事事听从韦元若是呆在京师,杨勇根本无从发挥自己地影响,如今有一个这样和各个领兵将领并肩作战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