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大明依然坚挺无比_明末,从草原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这些统计的夫人神出鬼没,在亲卫和护卫的保护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来了也不和文官接触,这里看看,那里问问,然后便走了。

  久而久之,各地的官员和百姓也将这些夫人称之为采风使,也都明白这些采风使就是大王的耳朵和眼睛。

  有了这些采风使将各地的情况如实的上报到统计调查局,然后经过筛查汇总后,也让林锐对各地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随着生产队的初步成立,加上今年又大获丰收,以及各地的商铺将粮食盐巴的价格也稳定了下来,让前阵子动荡不堪的大同宣府逐渐安稳了下来。

  各地的士绅地主也像是认命了似的,不再惦记那些土地,开始将精力都放到了自家的店铺上,地方上的事务,也全部被各生产队的农政官和预备役军官,司法官等接管了过去。

  当地的士绅也只能在自己家族内还说得上话,但权威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家中的许多家丁奴仆也都选择脱离了奴籍,加入了各个生产队。

  甚至就连城中的一些小商小贩和客栈酒楼里的小二伙计,都放弃了城中的营生,选择加入生产队去种田。

  对于生产队成员的划分,林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是普通的百姓,反正只要愿意加入,无论任何人全部按照规定来分田,没有房子的则分块地自己盖,唯一的要求就是田地不能抛荒,要按时交纳租粮,达到要求的男子,每年要参加半个月的集训。

  这使得各州县分化成了两类人,一类人是负责劳作的各地生产队,一类则是地主士绅和城里面的人。

  华国这边的新政暂时告一段落,卢象升的新兵招募同样也接近了尾声,而多尔衮也基本摆平了朝鲜各道,只剩下朝鲜水师仍然拒不归顺。

  牛嫂也赶在大雪前,带着人马和各部落的勇士返回河套,只是让王朴带着一万多明军降卒留在了宁夏驻守。

  这次攻打宁夏,可以说简直是一点压力也没有,大军轻而易举的就将所有回回部落全部灭掉了,女人和孩子也都分给了参战的蒙古各部落。

  至于宁夏总兵和各卫所的武官,根本就没反抗,直接就投降了,林锐暂时也没精力在治理宁夏,所以也就让那些武官保持原状,只是让王朴留在了那里主持大局。

  这也是宁夏的武官这么干脆投降的原因。

  可以说这个冬季除了中原的各路反贼俞演俞裂,整个大明的北方都比较平静,无论是华国大明还是伪清,都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不刚过完年,林锐就开始下令户部和后勤部,向紫荆关运输粮草,工部的各工坊也加班加点的打造兵器甲胄,各生产队的预备役也整整操练了一个冬季。

  而京城的崇祯和卢象升同样也没闲着,在察觉到华国开始向紫荆关囤粮后,卢象升也是一边加紧练兵,一边督促工部,同时也开始排兵。

  不但将曹变蛟调回了京师,还将刘泽清和高杰派往了居庸关,将吴三桂也调回了京师。

  对此吴三桂还巴不得,毕竟夹在居庸关,到时候华军若来攻,降与不降都是一个难题,还不如离开居庸关静观其变。

  何况他的关宁铁骑全部都是骑兵,窝在狭小的居庸关,简直就是自缚手脚。

  崇祯皇帝则是不断的催促江南各地将练饷和去年的秋税,尽快押解至京。

  如今中原各地糜烂,湖广和四川的税收,也都只能经长江运到江南,然后走运河运到北京。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