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1章 千军易得,猛将难求_明末,从草原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千军易得,猛将难求

  能做到大明的总兵官,其见识和能力都是不差的,也都有着较高的军事水平。

  可以说,比起同时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将,大明武将的水准绝对要高一个档次。

  只是制度和环境将这些武将逼的拉胯无比。

  比如明末佣兵百万的左良玉,一开始追剿反贼那叫一个卖力,对崇祯也是忠心耿耿,结果一朝不慎吃了败仗,由于兵马损失殆尽,不但被崇祯罢官免职,还差点直接杀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手上没有了兵马,对那些负责剿贼的文官来说,已经没了价值,自然就将战败的罪责全部扣到了其头上。

  反观那些出工不出力,保存实力,虚报战功的总兵官,由于兵马没怎么损失,无论是文官还是崇祯反而不敢降罪,要拉拢。

  如此这般不公,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怎么做。

  而后来左良玉在侯恂的举荐下,再次起复后,便再也不肯拼命杀敌,一心只想杀良冒功,扩充兵马,保存实力,以至于最后在湖广拥兵百万。

  也正因如此,到了崇祯后期,敢打敢杀,卖力剿贼杀敌的总兵官几乎都被坑死了,剩下的大多都是一些一味保存实力,懂得审时度势的总兵官。

  同样处事还算公正,有能力的文官总督巡抚,也都被这大环境和制度坑死了。

  典型的劣币驱除良币。

  虽然崇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文贵武贱,以文抑武的大环境下,崇祯其实哪怕有心也改变不了什么。

  所以当杨国柱说出不能给华军新兵成长的机会,要在野战中将其一举击溃,其他总兵都非常的赞同。

  包括洪承畴也认同这一观点,然而形势如此,战与不战,攻与不攻,已经由不得明军说了算了。

  华军去年在大同抢了大量的粮食物资,现在可以坚守不出,明军却无法将宣府境内的卫所武官们也抢上一遍,来补充军粮。

  因为一旦如此,恐怕整个宣府大同的武官,立马就会倒向华军,背叛大明。

  所以明军根本就拖不起,最终洪承畴也只能选择集中兵力强攻华军的北面大营。

  八位总兵虽然都不想打这种硬仗,但除了吴三桂全部是骑兵,其余七位总兵,也不得不咬牙轮流进攻。

  明军几乎集中了所有的火炮火铳,用来轰击华军北大营,而华军同样也在北大营布置了二十门红衣大炮和三十多门弗朗机炮,以予反击。

  防守林家军的大将是王狗娃,资历比起黄奔和周猛还要老,只是当初留在了辽河套看家,没有跟随林锐和娜木钟南下,这才导致在军中的地位没有周猛和黄奔高。

  然而,林锐对其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周猛和黄奔,所以会合后便开始重用提拔他,如今也晋升为了偏将。

  北大营由于直面明军,所以娜木钟足足布置了五万人马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