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命大过天_农门团宠小娇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搭建灶棚的活计承担下来,村人也是跟着方家做惯了活计。

  方老二亲手建了庄园,更是行家中的行家。

  很快,灶棚就被建在破庙的东南侧,以破庙遮挡越发寒冷的西北风。

  木架为主,苞谷秸秆和树枝等物做墙壁和屋顶,灶棚被建的结实又宽敞。

  里面一溜儿二十口大灶,每个都是三尺高,安了大铁锅。下边烧上柴火,就可以熬粥了。

  这般,就是晚上,流民们想要取暖或者暂住都不成问题。

  而这些全都做完,只用了一日,流民们就喝上了热粥。

  久违的热粥,让所有人都放声大哭。

  就是见惯了人情冷暖的使者,听着哭声阵阵,都是忍不住心酸。

  赵金莲难得扔下孙儿,带了闺女过来偷偷探看。

  这会儿坐在马车里,也是不停的抹眼泪。

  方圆儿也是心里沉重,轻轻劝着母亲。

  “娘,您别伤心。

  咱们家里给了土豆和红薯,陈大人也拨了粮食。

  这些人就不至于饿死了,过一段再想办法给他们寻些活计,怎么都能熬过这个冬日。”

  赵金莲用力点头,抹了眼泪又抱了闺女。

  “以后,你们和你爹再张罗什么,我也不拦着了。

  娘老了,没有见识。

  这次家里收购土豆和红薯,我还心疼银子,没想到能救这么多人的命!

  早知道就让你爹多去找人种土豆了!”

  方圆儿听得好笑又心疼,老娘就是这般刀子嘴豆腐心。

  “娘,我们家里已经尽到力了。

  毕竟那个时候别说蝗灾,蝗虫都没生出来呢。

  我们家若是大张旗鼓,怕是先惹来大祸了。

  如今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左右村屯的乡亲都不用饿肚子。

  存下的土豆也够救济这些流民了,若是您还觉得不够…

  这样吧,让我二哥把破庙修葺一下,老人和孩子女人都住进去,肯定更方便一些。

  您说,成吗?”

  “成,当然成了,告诉你二哥,就用我的私房银子。”

  “哎呀,娘,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私房银子呢?”

  “小点儿声,你爹都不知道。”

  娘俩说了两句,就让充当车夫的郭荣过去喊了方老二。

  方老二原本也有这个打算,再听了老娘吩咐,就立刻应了。

  很快,方老汉和方老大、方玉也都知道了。

  紧接着是陈大人和京都使者。

  陈大人当时就笑道,“修庙救济流民,可是大功德。这样的好事,不能让方家独占。

  本官替我母亲出一半银子,算是我们两家合力。”

  京都使者也是连连点头,这事传回京都,又是一桩美名扬的好事。

  百姓对于庙宇和神灵,历来有一种敬畏。

  听说修庙,很多人赶来帮忙,不求回报。

  只盼着,沾一点儿功德,惠及家人和后辈子孙。

  就是流民们吃了几顿热粥,缓过了精神,也开始跟着一起忙碌。

  众人合力,五六日功夫,破庙就被修葺一新,禅房里甚至还铺了大炕,留给老弱妇孺夜里住宿。

  至于烧柴,蝗虫吃光了绿叶,枯枝就越发多了。

  随便哪里都能抱上一捆回来,把大炕烧热了。

  使者带着捐粮的册子和满肚子的新鲜事,心满意足的回京去了。

  也不知道他通过了什么门路,居然见到了皇上。

  在举国一片哀嚎中,方家义举,金河百姓自救,金河县官运筹帷幄,调度有方,就成了唯一的闪光点。

  于是,一个月之后,秋末冬初,陈大人正犯愁安顿流民的时候,使者又回来了。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