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大柱子爹死了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说是人类社会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个动态平衡的自然机制,有一个人出生,必有一个人死去。说是管人间生死的阎王老爷那,都有一本明细帐,什么时候该出生一个人,什么时候该死一个人,都记得清清楚楚。就像一个单位进人一样,进一个,出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是有编制的,没有编制,你想出生也出不来。后来随着人类生产的物质财富的增多,给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财富提供了可能,人类的竞争加剧,民族和民族之间,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政治集团内部的各个派别之间,“上疆场彼此碗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于是这人类的生死进入了无序状态,一场战斗,成千上百人喋血疆场,一个战役,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场战争,上千万人头落地。于是这人类生死的计划时代被打破,维持这人类社会动态平衡机制的,有计划调节变为市场调节。

  这些当然是骗人的鬼话,可是在某一个时刻,也有阴差阳错巧合的时候,这不,就在嫦娥的孩子降生,扯着嗓子啼哭的的那一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远在一百多里外的旮旯村里也是哭声一片,大柱子的爹李大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永远的离开了人间,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乡亲们,离开了大柱子。

  虽然都是哭,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而欢呼雀跃的呐喊,一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遗憾和哀鸣。生活就在这一生一死之间轮回,螺旋似的发展和前行,从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构成了波澜壮阔的社会海洋,消亡了一代又一代芸芸众生,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芸芸众生。这一代又一代的芸芸众生,为了生存发展而争斗、扑腾,劳作,由此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发展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从刀耕火种落后的生产状态到如今的耕地不用牛的机械化时代,从通讯的烽火台的运用到如今的信息网络时代。这一切的发展,都是因为有了人。正因为有了人,才有了使人感到既精彩又无奈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一切。生之意义在这里,死之意义也在这里,真个是:

  芳林新叶催旧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老一少,目前看来,这生的呐喊和死的哀鸣毫无联系,可是二十年后却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又是一种轮回,一种善恶终有报的轮回。

  大柱子爹鼻子好长时间没有了气息,就是那双眼睛闭不上,睁得好大,怕人得很。是他对偷鸭蛋被判刑不服气?是对二柱子没有回来的期盼?还是对没有给大柱子说到媳妇的愧疚?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闹得孩子们和旮旯村的老少爷们都不敢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