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差把伙”的大柱子(上)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占便宜,但是又常常弄巧成拙。

  他经常和人斗嘴的,最拿手的一个是关于“麻雀落在你的头上叼谁的蛋”的一个问题。

  “哎,毛蛋,你知道麻雀落在你头上叼谁的蛋?”

  “叼你的蛋。”

  “哎呀,你的头是我的蛋”。

  “二大爷,你说,麻雀落在你的头上叼谁的蛋?”

  “叼谁的蛋,叼我的蛋呀。”

  “哎呀,二大爷你的头怎么是你的蛋呢?”

  这样一些极其简单的小聪明,耍个一二次也就够了,可他一个黄-->>莺吃香嘴,遇到谁都来这一套。俗话说事不过三,这说得多了,就被人家掌握了规律,他未曾开口,人家就抢先说了,弄得大柱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叼你的蛋呀,不,叼我的蛋呀。”惹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他这一招不行,于是不知从哪里贩卖来一首儿歌,见到谁都唱,“俺俩好,俺俩好,俺俩一锅炒驴?,我去抓盐,你含着就跑。”,占了人家几次嘴上的便宜,又被人家掌握了规律。他第一句还没有唱出来,人家就说了,“大柱子,这回该我去抓盐了,你含着驴?快点跑吧。”

  大柱子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他喜欢和别人抬杠。一次旮旯村来了一个老秀才(那时在农村人的眼中,读过书的人都称秀才),是来旮旯村看门头的,人家请他去陪客。本来不是请他的,是请他的父亲大老李的,偏巧大老李那天不在家,大柱子家曾经请过这一家,这一家子感到欠人情不好补,于是就把大柱子请了去。

  席间,这个老秀才好拽文,孔夫子放屁文(闻)乎文(闻)乎的。这一家为了巴结老秀才,让他露脸,有意提一些问题,叫他回答,以显示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把他吹得晕呼晕呼的时候,叫老头子一高兴,这事情就算成了。

  “他老人家,听说你过去读过《四书》《五经》,学问高深,后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老人家,我就不明白,同是扁毛之物,这鸡为什么不能在水里漂着,这鹅鸭

  为什么能在水上漂着呢?”老秀才理了理胡子,摇头晃闹脑地说:“鹅鸭长划水之爪,又长滤水之毛,故也”。

  大柱子一听不服气了,说:“我们村河中那条摆渡的船,既未长爪也未长毛,照样能在水上漂着”。搞得老秀才哑口无言,主人家感到怪难看的。

  他们继续喝酒,过了一会儿,上来一盘桃子。这桃子,半边青半边红,主人家的人又问:“他老人家,我就弄不明白,这同一棵桃树上结的桃子,怎么会有青有红呢?”老秀才刚才被抢白,很不好意思,他客气地说,“请这位(指大柱子)说,他的水平也是飞机上面的水壶,高水平,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大柱子说,“这个我说不清楚,还是你老人家来解释吧”。老秀才要回了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