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章劳动之券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为了应对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严重的失业问题,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政府果断采取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反危机措施。但这些措施中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就是绕开传统的商业银行系统,将闲置的生产资料和闲置的劳动力强制性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对抗资本主义金融系统的天然不稳定性。

  在传统资本主义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占据了货币创造的核心地位。当甲方向商业银行贷款购买乙方的产品时,这笔钱转到乙方的银行账户上就变成了银行存款。新的货币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这个过程并不需要经过中央银行,也不需要新的存款。商业银行的活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银行自身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源于商业银行特有的正反馈倾向:

  当经济形势向好时,商业银行会尽可能地扩大贷款规模,打着电话追问企业要不要贷款,甚至为了争夺优质客户而恶性竞争,这种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让很多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得以苟延残喘下去,从而制造大量美丽而虚幻的资产价格泡沫。此时受到资产价格上涨的鼓舞,商业银行在放贷行为上又会变得更加不理性,从而把经济泡沫吹得更大。

  然而一旦经济形势逆转,担心收不回贷款的商业银行又会争先恐后地紧缩贷款规模,导致很多本来可能生存下去的企业不得不关门大吉,从而加剧就业市场的萎缩和经济形势的恶化。而经济形势的恶化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又会让部分商业银行陷入危机甚至倒闭,余下的商业银行成了惊弓之鸟,在放贷时自然会更加小心翼翼,这样就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商业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行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为了防止经济在螺旋式的下坠中走向毁灭,美国人的主要做法是大搞量化宽松。胡佛总统在任期内就已经进行了两轮量化宽松,罗斯福更是在1934年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美元兑黄金的比价一次性贬值了41%,同时中止了美元在国内与黄金的自由兑换。

  不过喊着稳定物价口号上台希特勒是绝对不敢这么玩的,毕竟纳粹党能够顺利夺取政权,很大程度上还要感谢马克的反复崩溃,耗尽了民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最后的信心。更何况德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并不丰厚,虽然通过向巴勒斯坦地区输送底层犹太人、禁止居民和企业私自持有黄金的外汇的方法,这两年德国的外汇和黄金储备已经开始回升,但这些储备还需要应付国际收支需要,远远不足以支撑央行大幅度增加货币供应。

  德国人想出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票据创造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