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九章以炮代枪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空。

  在海伦娜的规划中,毛瑟公司的四联装112.*********单管*********架是可以通用的,都是标准化的两吨级牵引式十字炮架,这对与提高部队装备保障水平和机动能力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位面的二战中,由于/*********本适中,所以在德军中的装备数量接近14万门。要知道在美军武器序列中,.*********左右,德国*********达到美国“老干妈”机枪产量的70%了,其装备之广泛可见一斑。

  很多人都对于二战中德国陆军很少使用大口径机枪感到非常不解,这个反常现象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毕竟飞机、坦克、潜艇等武器装备同样是凡尔赛条约所禁止德国拥有的,但在束缚解除之后也都很快发展了起来。

  如果大口径机枪对德国的必要性确实较高,那凭借德国在枪械领域的技术储备,想要在短时间里研制一款合格的大口径机枪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事实是:二战中的德国陆军,除了装备过少量捷克研制的大口径机枪外,似乎一直都对大口径机枪兴趣缺缺。

  海伦娜分析后认为:德国不重视大口径机枪的真正原因,一方面是因为MG34/*********.*********较优秀,可以取代一部分大口径机枪的职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备数量巨大,取代了大口径机枪的另一部分职能。

  这样受到7.*********炮的双重挤压,大口径机枪在德军中自然很难找到合适的生态位了。毕竟德国人拿*********,尤其是早期的毫米高射炮射速有所欠缺,作为高射炮不大受待见,倒是在客串大口径机枪的场合很受欢迎。这么说来,上个位面德国人的高射炮不务正业还真不是88炮一家的专利。

  *********典的战例,出现在纳粹德国崩溃的前夜。1945年2月,德国第*********对优势的苏军包围在库尔兰,前来增援的八辆旋风自行高射炮用其装备的四联装毫米高射炮对苏军平射,结果导致集群冲锋的苏军在几分钟之内就阵亡超过700人,之后苏联又多次组织反扑,都被旋风自行高炮的火力击溃。

  就这样直到德国正式投降,苏军付出惨重伤亡也没打下库尔兰。海伦娜估计后世历次局部战争中死在“石勒喀河”这类的高炮密集扫射下的步兵,如果知道旋风自行高炮就是自行高炮平射步兵的“始作俑者”之一,估计都得恶狠狠骂一句“其无后乎”吧。

  在加上毛瑟公司的*********,德国不管是要地防空还是野战防空,都形成了远中近的三层体系。其中要地防空是双联装130毫米高射炮、双联装*********高射炮的组合;陆军野战防空则是行军重量五吨级的单装*********、行军重量两吨级的单装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行军重量两吨级的四联装毛瑟*********双联装和单联装*********。

  只不过这样一来,随着毛瑟*********,大口径机枪的生态位又要被挤压了。海伦娜估计,本位面的德军有很大可能又要走上以炮代枪的“邪路”了,德国今后还要不要搞大口径,这可真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不过在完成了高炮配置的制定后,海伦娜的注意力已经暂时不在这里了。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