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六章一些闲话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半导体器件取代电子管的革命到来之际,过渡迷信电子管小型化的苏联在电子工业的发展中是走了弯路的。不过海伦娜认为,后世的军迷们大可不必站在事后诸葛亮的立场上去嘲笑当年苏联的决策者们看不清时代进步的潮流,因为苏联的老对手美国在这场革命中同样栽过跟头,只不过美国栽跟头的位置和姿势和苏联有些不一样。

  我们知道,在作为处理信号的逻辑单元时,作为固态半导体器件的晶体管相对于电子管无疑有着极大的优势。晶体管不仅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长的寿命、更低的工作电压、更少的能量损耗,而且在大规模生产中的边际成本也比电子管更低。这些优势使得即使发展到巅峰的电子管在作为计算机逻辑单元时也无法和晶体管抗衡。上个位面六十年代时,晶体管已经在绝大多数应用场合将电子管打得落花流水,固态半导体器件一统天下看起来已经势不可挡了。

  晶体管的高速发展给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再加上当时美国在电子管的研制中恰好遇到了一些不易克服的问题,于是当时美国军用系统的计划者们激进地判断固态器件全面取代电子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美国放松了对真空电子管的发展工作,将投资重点全面转到了固态功率器件上并认为能够很快取得全面突破,

  客观地说,美国人的这个判断大体上还是靠谱的,但是在有一个领域,美国人却失算了,这个领域便是雷达、通讯和电子对抗设备上使用的大功率发射机。在这些领域中,固态功率器件并未像美国人所预想的那样迅速取代微波电子管。事实上,在这些特殊的应用场合,虽然固态发射机虽然是技术演进的大方向,但固态发射机全面取代电子管发射机都是*********,也就是说美国过高估计了固态发射机上位的速度。

  七十年代,失去耐心的美国国防部开始重新对电子管的价值进行系统评估,得出的结论是今后几十年中,大功率发射机还离不开微波电子管。不过由于此前十几年的投入不足,美国在电子管领域已经优势不再,在毫米波回旋管等领域甚至已经被苏联反超了。于是,美国于*********的微波管功率会议,并在此后重新加强了对电子管的研发投资,这才逐渐摆脱了被动局面。

  总之,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的革命来临之时,上个位面的美国和苏联都曾犯过严重的错误,苏联的错误是在逻辑单元上执迷于电子管小型化,以至于跑得太慢;而美国的错误则是在大功率发射机领域妄想一步登天,以至于冲得太快。但我们不应该以此苛责当时苏联和美国的决策者,他们毕竟不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至于为什么苏联在科技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