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76章 食物_觉醒时代:从少年闰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之以行草。”

  从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来看,所谓“真隶相参之法”,实际上就是将隶书参入到行楷之中,同时又用写行草的运笔之势来写,至于说是哪“六分”,哪“半分”,其余“三分半”在何处,都是不可拘泥地去理解的。”

  “你看看我的字。”

  “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书法中何为力量大?当然不是指灵动和厚重的两种风格,而是指“笔力”,强调的是王羲之和李邕的笔力雄健遒劲,超越其他书家。

  龙和象并非同一层次,这和佛经中原本的龙是不同的。在传统语境下,龙要比象高贵的多、全面的多,而不仅仅是力量大。右军如龙而非象,北海如象不如龙,潜台词仍然是推崇右军的全面,而强调李北海的笔力雄健。

  这并非是评价两者的水平相当,而是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相似。事实上,李邕尽管对后世的影响力不弱,但远远不可与王羲之相提并论,董其昌受二王影响也远大于李邕。

  无论是从客观上,还是董其昌的主观上,都不会认为两者的水平相当。

  魏碑与王羲之结合算是古今第一份。之前用笔不果断,学李邕可以迅速提高笔力。学李邕切不可如学欧柳颜赵王一样追求纯粹的形似,不可慢描,李邕字在于气象,笔画有骨力也有筋力,有明显出自王羲之的结字法,也有魏碑的体势和方笔,其实内涵非常足。

  但是气象沉雄这种东西真不是慢描能学的出的,后人仅能取其意态。不过当今书法界,真要有人能亮出一手李邕来,绝对不俗。

  古人评价什么东西都喜欢作譬喻,比如评嵇康“其醉也峞峞如泰山之将崩”,既是作喻,这个评价就需要读者对喻体有个意会,不然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什么意思?龙喻动,象喻静。

  说的是李邕书法好处在气象大,势大力沉。但却不如王羲之能尽变态。李邕融北碑于右军行书,使之可行于碑版,实际上也就将行书静态化了,俗称行书楷化。世传李邕书碑版八百本,得资巨万,他确实很成功。

  但是这种静态化的行书,书写的实用性并不高,前有二王,后有宋四家,再后有赵董,都比他好用。何况他自己也清楚这种静态化会带来标准化,所以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

  他确实没说错,看楷书标准化之后的馆阁体是怎么俗死的就明白这一点。虽然历代书家几乎都会仰望一下李北海,但幸好没有沿着他那条路走到底的。”

  这个二少爷对中原文化有一点了解。

  了解也不多。

  同他讲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道他能理解多少。

  恐怕是很难理解的。

  多少给他上几节课,就算是现在很难理解,在将来的某一天,只要还在学习书法啥的,这些个东西总是能理解到的。

  书法史上,二王和唐楷是主流,一个是书贵瘦硬方通神,一个是规整肃穆,李邕的书法,艺术价值高,却不在主流的审美,实用性也不像唐楷,明清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练欧阳询赵孟頫为主。说起来,书法还是离不开实用的,王羲之和楷书四大家的影响比书法史其他所有优秀作品加起来还深远。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