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17章 天下诸侯都在忙着瓜分战果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攻破时把汝颍沦陷区的船都运走或者焚烧或者故意送给袁绍,刘备不还得重新花一两年造船?袁绍军已经数万大军堵住昆阳,绝不让刘备军再多深入汝颍一步,刘备就只能在昆阳相持。

  沟通黄淮江汉的西路襄阳走不通,剩下的就只有东边,或从庐江-合肥,经濡须水、巢湖,走寿春入淮河。或从京口北渡长江到广陵、走古吴国沟通江淮的邗沟运河。当然近年来,东海诸侯都发展了海船,未来或许还能直接出长江口走大海。

  濡须水和邗沟都在我们吴会之地。如果刘备因为河东、昆阳两条线都没法在一两年内造够船跟袁绍决战,觉得闲着也是闲着,而把矛头指向我们呢?

  我们要是臣服刘备,认其为君,到时候他说他要借水道北伐,排兵过境到我们的庐江、走濡须水与合肥,攻打目前被曹操围困的寿春,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既然如此,还不如拼死堵死夏口,同时遣使跟刘备说明:我们只求自保,不会主动进攻他,就算我们承认了刘和为帝,也不为袁绍卖命。

  只要刘备先跟袁绍决战,我们绝不背后捅刀。刘备到时候为了稳住我们,不同时对付三个敌人,肯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受先跟我们保持和平的。”

  周瑜这番话,绝对是如今这世上最懂水军最懂后勤的那一批智将才说得出来的,他对于中国地理自古南北东西攻打的主要道路,全部分析了一遍,说明了哪些路按照之前的后勤科技,刘备是走不了的。

  孙策听完之后,才彻底意识到,自己只有这样选,才不会被刘备蚕食,才能尽量确保自己的安全。

  毕竟,在昆阳定陵的船全部被撤走的情况下,刘备如果是从博望、叶县往东北,后面都用车子运,别说运到多远的地方,哪怕只是运到许昌,那成本都会比

  “从博望、新野顺淯水到襄阳、再顺汉水到夏口、再顺长江到濡须水、再从濡须水巢湖到寿春、再从寿春逆淮河而上”

  不信的自己百度地图上画一画,博望到许昌直线距离280里,算陆路走纯直线。

  博望到襄阳240里,到夏口再680里,到濡须口再1020里,到寿春再470里,到许昌再600里。全程水路3010里,运费还比前一条路便宜近一半!

  汉末传统后勤科技,陆路走五十里的成本,等于水路走一千里,二十倍只多不少。

  刘备真要节约讨袁成本,宁走水路三千里,不走陆路三百里——当然除非你有本事因粮于敌,那就当上面这笔账没算。

  你打到哪儿敌人把府库存粮留给你吃,让你不用自己运粮,但这得指望敌人仁慈,不敢坚壁清野焦土防御。

  当然,周瑜这么算,还是有点问题的,主要是他久居东南,并不知道“水路两用大篷车”如今在刘备的领土上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刘备如果动用足够的篷车,首先可以省去在博望和昆阳两处卸船装车、卸车装船的装卸工人力。

  另外,其实也能避免“汝颍流域的船都被袁术袁绍坚壁清野带走,必须全部重新造”的问题。因为船不能翻山开过来,但篷车是可以短途翻山开的,把华夏西部地区的篷车翻过桐柏山开到汝水里,可不就能用于进攻东部帝国了么。

  同理河东的关羽那边,造船太慢的话,如果有急用,也能要些篷车,直接走河东陆路开过三门峡,然后再往黄河下游一放,就避免了“刘备阵营在黄河下游没船,天下没有船可以通过三门峡”的问题。

  只不过李素的篷车还是小了点,不太适合在黄河下游那种水量丰沛的大河里航行,很容易翻船。

  不管怎么说,周瑜基于自己的理解,劝孙策采取了“承认刘和,但不出兵不与刘备为敌”的外交姿态。

  请收藏:https://m.jdkj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